中国姓名学(14)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姓名学(14)
0

14、一横和一竖

  

   接着讨论传承问题。

所谓传承,首先内容要精,要有真东西,才能传承下去。内容越精,传承越长。一旦突破了某个界点,就和人类一起共存亡了。

所以,各行各业,都想往传承上靠。虚构传承的鬼伎俩也就越来越多了。

像一些小厂子生产的阿胶和其他保健品什么的,不虚构传承就没法活。他们总是甩给广告公司四五十万,让广告公司文案帮他们把传承虚构出来。从唐朝开始,然后往下拼凑,还要特别提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本门技艺失散了,然后又出现了一个立志集大成的猛人某某先生,筚路蓝缕,把各家传承都集中到他这一家来。

这些虚构传承者不知道:传承延续时间的长短靠的是传承内容的精度,自己拼凑的“传承”是支撑不长的,最终还是没传承。

中学生做的广播操,精度不够,只能延续十年左右,十年就更新换代一回,这叫没传承。

陈家沟出的太极拳,虽然难学,但是精度大,有内容,传承就绵延不绝。

姓名学想要获得传承,首先要做的,是先把精度提上去,建立一个术数的框架,跟易学和各类术数打通联系(一个横向的联系),而不是从历史上找一堆杂碎和逸闻,关起门来自说自话。

这个横向的联系和结构,是非常难做的。姓名学近几十年的演进证明了姓名学本身有三难——横向贯通难、内容精度难、配合模型难(姓名与八字的配合模型)。

看看旧派姓名学的这“一横”是如何缺失的吧!

五格剖象法,不会起卦,没有卦象。

古典命名法,没有量的明确界定,配不上量。术数的研究是离不开“量”的,传统体系中所说的“旺衰”,就是量。

生肖姓名学,用情景会话来斩断哲理思考的机会,根本不是术数。

由此可见,想要把姓名学建成一门正规术数的规模,这“一横”非常难画。姓名学之难,难就难在这一横。

姓名学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画上这一横,让姓名学有个正规术数的框架。姓名学达到术数的标准了,成为一门术数了,才可以宣称跟易学有关。

再以后才有资格论传承。

姓名学的发展如同写字,没有一横,哪来的一竖?那些虚构传承的人,由于写不出横来,就只好在一竖上做文章,整天发现中国古代就有姓名学,唐朝有,汉朝有,春秋战国也有。这一竖是真好写,写着真方便啊,把前后一堆零碎资料(什么百家姓、民俗、典故、五格剖象)砌在一块,按时间排列,这就是一竖。还可以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内容不断重复也是一竖。他们沉醉其中,认为“谎言重复一万遍,也就成了真理”,他们依靠抄袭来给自己壮胆,抄袭遍数多了,感觉就有了传承。好像坚持抄袭一万年,就能造出势来,就能得到联合国认证似的。

只是,当这一横没出现的时候,你写那么多竖有什么用?你当中国字是面条吗?这一横不添上,你就是把中国姓名学的历史上推到寒武纪,写成一个超长超长的竖,有什么用?

 

 

 

周神松
周神松老师,笔名:洪秀全 【取名服务微信号:zsshxq】 毕业于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硕士学位。 著有《神松姓名学》、《中国姓名学》等著作。 中国姓名学开创者,中国家族开运姓名学创始人、奇门遁甲姓名学创始人。严谨系统地结合奇门遁甲与中国汉字数理,构建中国姓名学完整体系,为人生开运建立了科学可靠的系统和方法。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13 − 9 =

    插入图片
    周师微信 周师微信
    周师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