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煌煌巨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最爱煌煌巨著
0

中学时代的我,最爱唐宋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绝妙之处,盖在于能随意点染,无拘无束,哪怕是短信小札、片言尺牍,写来也文采斐然,英气勃发,令人赏心悦目。后来阅读了文学史,才知道,这是一种打破旧有的美文规范,使之杂文化的写法。八大家著文根本无视美文与杂文、应用文的界限,不拘任何题材,而于不经意间皆能获得美文的意蕴和效果,真令人称奇,令人神往。

年岁既长,阅历既丰,情有所移。现在的我更喜欢在那些煌煌巨著中徜徉留连,对于八大家的情结竟然略有变淡了。偶尔抚阅唐宋八大家文集,大有情随事迁,少年不再之感。

莫要怪我好高骛远好大喜功,且听我表述自己的理由——

拜伦说过一句话:“一切平凡的都是微不足道的”,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写作态度,企图在文学创作中,把一切平凡的外壳都去掉。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文学创作是一种文字的组合工作,那么长篇著作肯定比短篇更能极尽文字的变化,更能驰骋作者的才情与笔力。一篇文字构思的完美不仅仅在于前后照应布局合理,更在于拥有森严的体系,扩张的结构,从文学的发展史上看,这也是一种理想。故而拜伦的长诗越写越长,一部《唐璜》,直到去世也没有完成。追求建立体系的人,情迷于煌煌巨著,才能找到灵魂的归宿。

中国的审美传统是尚简约的。总希望以极少的文字,把握长篇巨幅的意趣。但是,有些人忽略了另外一点:过于简练的文字和局促的篇幅,必然有所依傍,所依傍的内容愈多而自成一家的内容就愈少。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依傍的是《史记》和前人史论,自己的论述并不充分,也不严密,被称为“千秋绝调”,是为过誉。再如艾略特的《荒原》,依傍于《圣经》故事和民俗故事,不免晦涩生硬,难以卒读。

文学上的追求永无止境,不愿依傍旧有的体系而绝对地另起炉灶营造一个文学世界的作品当然更胜一筹,而这类作品需要相当长的篇幅才能支撑起作者心目中伟大的建构。《红楼梦》、《百年孤独》出,向世人展示了绝不依傍于前人的道路。

短篇和长篇,立意和所要表达的道理或许大体相同,但深刻度则有差别。《聊斋志异》里有一个极短篇,说西僧托钵东行,臂缠一小蛇,装束非常怪异,逢人言说东方有极乐世界。作者感叹说我众慕求西方极乐,西方慕求东方极乐,而极乐世界竟何在哉!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也演绎了一个与之大体相似的理念。作者在少年时期渴望进入贵族盖尔芒特家的交际沙龙,把盖尔芒特夫人想象成神祇一般的人物,对贵族社会抱有强烈的幻想。后来半生逝去,作者已阅尽人间众生相,深刻地体验到了这群贵族的庸俗、空虚与无聊,这时才明白对于巴黎的外部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在于找回自己,而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写作。蒲松龄和普鲁斯特,都表达了一种“天下至繁终归于至简”,“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这样一种哲思,所不同的是,蒲松龄是简单地讲出了这个理,而普鲁斯特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出了这个理,作品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自然是不相同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那些精短的文粹能让我怡悦,却很少能让我激情四溢,带给我灵魂的震颤。与鸿篇相期,与巨著为友,我方能感觉到心灵的真正任性逍遥。每个作家都有一次才华的顶峰,这种才华顶峰中的喷射往往以长篇驭之,方能酣畅淋漓。如《安娜卡列尼娜》之于托尔斯泰,如《静静地顿河》之于肖洛霍夫,如《美国的悲剧》之于德莱赛,如《子夜》之于茅盾。我欣赏这些纵横捭阖的巅峰之作,如同欣赏盛装的新娘走在红地毯上,构成她一生最惊艳的时刻,每一个棱角都闪耀着最华丽的锋芒。

这种美是不可复制的。这种美也具有昂贵的代价,一部著作,足以耗尽一位作家的生命。歌德著《浮士德》,历时六十载;司马迁著《史记》,十年游历,十年成书,“通古今之变,穷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当代作家陈忠实在创作了长篇史诗《白鹿原》之后,有记者问他,你毕生的创作高峰是不是已经过去了,今后再也无法超越?陈忠实回答:“我会想法把长篇小说写短。把小说写得更精更短也是一种超越。”而事实证明,陈忠实后来写的长篇小说《村画》根本无法与《白鹿原》相比,他的创作天才为《白鹿原》而用尽,《白鹿原》已成绝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些长篇名著的作者们也都是血液里流淌着更多的将帅之气才一发而不可收的吧。他们的著作是文卷长河中的霸魁,他们的人格令万世敬仰。《儒林外史》作者的孤高傲岸,抗世独行,吾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火与剑》、《十字军骑士》激荡着斗志和爱国热情,读之每每令我仰天长啸!如显克维奇一亡国奴,终生未尝过自由滋味,尚且明白火与剑中更生的道理,我辈岂可不奋发有为,与命运抗争?

喜爱煌煌巨著,更喜爱写下煌煌巨著的作者。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想阅读完巨著背后每一位作家的传记,了解他们,熟知他们。这样我在读他们作品的时候,就会有新的进阶,新的境界。

喜爱煌煌巨著,更喜爱煌煌巨著里的人生。不管我的人生终归何处,我都会把她浓墨重彩地写成一部书,但愿这部生命之书像前代史诗一样恢弘浩瀚,震耀苍穹。

                                                     2011年3月20日


 

周神松
周神松老师,笔名:洪秀全 【取名服务微信号:zsshxq】 毕业于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硕士学位。 著有《神松姓名学》、《中国姓名学》等著作。 中国姓名学开创者,中国家族开运姓名学创始人、奇门遁甲姓名学创始人。严谨系统地结合奇门遁甲与中国汉字数理,构建中国姓名学完整体系,为人生开运建立了科学可靠的系统和方法。
    上一篇

    和大怨,必有余怨——评莫言小说《蛙》

    下一篇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   杜贵晨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4 × 1 =

    插入图片
    周师微信 周师微信
    周师微信
    返回顶部